导读: 本次调查内容涉及养老服务人才的基本特征、待遇和保障状况、培训状况、职业发展状况等。
调查显示,养老服务人才以女性为主,各类受访者中女性占比约82.3%。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偏大,41-55岁年龄段的受访者占比56.0%,56岁及以上占比14.9%。身体健康状况整体较好。62.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非常健康和比较健康,35.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健康状况一般。
养老护理员是养老服务人才的主体。调查显示,受访者中养老护理员占比53.6%,后勤人员占比15.5%,管理人员占比17.2%,其他人员如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占比均不足5%。同时,养老护理员也最为紧缺。调查养老服务机构中,认为目前养老护理员最为紧缺的占比高达85.6%。
长期从事养老服务的人才占比较低。从养老服务人才的工作年限来看,从业3年及以下的受访者占比49%,3-5年的占比23.4%,5年及以上的占比27.7%。
调查发现,养老服务人才日均工作时间较长。工作时间8小时内的占比较低(7%),日均工作8-10小时(43%)和10-12小时(29.3%)的占比较高,日均工作12小时以上(14.5%)和随叫随到(6.2%)的也占据了一定比例。
养老服务人才的照料任务偏重。其中,一人照料8位及以上老人的受访者占比25.8%,一人照料5-7位老人的受访者占比18.7%,一人照料4位及以下老人的受访者占比共8.4%。
养老服务人才对工资收入的满意程度偏低。34.5%的受访者对工资水平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40.1%的受访者认为工资水平一般,17%的受访者认为工资收入偏低,8.4%的受访者认为工资收入与工作量不匹配。此外,26.7%的受访者表示存在经济困难,65.8%的受访者表示收入水平基本够用,表示经济尚且宽裕的受访者占比较低。
调查显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覆盖率较高。58.1%的受访者表示参加过岗前和在职培训,分别有22.9%和1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参加过在职培训或岗前培训的一种,未参加过培训的受访者占比很低。
所在机构是最主要的培训机构。69.6%的受访者参与过所在机构培训,41.1%的参与过民政部门或其委托机构培训,23.2%的参与过其他社会机构培训,参与过职业院校和医疗卫生部门或其委托机构培训的比例分别为11.5%和11.2%。
医疗和照料技能是从业者最需要的培训内容。“老年病预防与照护”(70.0%)的培训需求最强烈,“基础护理”(64.4%)和“生活照料”(64.2%)的培训需求也比较强,一半左右的受访者对心理慰藉(59.4%)、“康复护理”(55.2%)、“健康管理”(54.5%)和“营养膳食”(49.3%)有培训需求,其他如“保健养生”(36.2%)、“服务礼仪与伦理”(36.2%)、“社会工作”(29.6%)、“经营管理”(24.6%)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培训需求。
调查发现,职业发展是养老服务人才认为的普遍问题。49.4%的受访者认为缺乏职业奖补,42.9%的受访者认为缺乏专业指导,30.6%的受访者认为缺乏职业晋升途径,28.7%的受访者认为缺乏职业规划,还有10.1%的受访者认为职称评审渠道不畅。
对养老服务机构而言,人才不足是最严重的问题。在本次调查的机构样本中,认为“人力资源供应不足”的机构占比高达74.9%;“人员专业化程度低”和“人员流动性强”的机构各占64.2%,“人员缺乏社会认同感”的机构占比56.8%;“人员职业培训不足”、“缺乏职业发展空间”的机构占比分别为46.5%和34.3%。
养老服务人才最期待绩效和收入方面的激励。“健全绩效考核”(56.2%)和“设置年资津贴”(54.0%)两项措施的支持者超过一半,其后依次是“设置等级津贴”(47.1%)、“开展优秀人才评选”(46.4%)、“设置项目分红或岗位分红”(43.6%)、“举办技能竞赛”(34.7%)。
养老服务人才发展的建议反馈结果如下:首先,主张提高工资待遇(71.1%)和加强养老服务行业宣传(62.8%)的受访者占比都超过一半;其次,建立健全职业资格制度(45.5%)、提高权益保障(45.0%)、加强心理疏导(44.8%)这三项措施的支持率也相对较高;最后,增设相关学历教育(34.4%)、建立相关支撑评价体系(31.7%)这两项措施也获得了一定的支持率。
调查显示,养老服务人才的职业选择多出于经济目的。在各种择业动机中,“收入比较稳定”占比22.5%。家庭成员支持养老服务人员从事该行业也主要是经济原因,其中,“收入稳定”(54.6%)是最主要的原因。
调查显示,养老服务人才以女性为主,各类受访者中女性占比约82.3%。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偏大,41-55岁年龄段的受访者占比56.0%,56岁及以上占比14.9%。身体健康状况整体较好。62.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非常健康和比较健康,35.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健康状况一般。
养老护理员是养老服务人才的主体。调查显示,受访者中养老护理员占比53.6%,后勤人员占比15.5%,管理人员占比17.2%,其他人员如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占比均不足5%。同时,养老护理员也最为紧缺。调查养老服务机构中,认为目前养老护理员最为紧缺的占比高达85.6%。
长期从事养老服务的人才占比较低。从养老服务人才的工作年限来看,从业3年及以下的受访者占比49%,3-5年的占比23.4%,5年及以上的占比27.7%。
调查发现,养老服务人才日均工作时间较长。工作时间8小时内的占比较低(7%),日均工作8-10小时(43%)和10-12小时(29.3%)的占比较高,日均工作12小时以上(14.5%)和随叫随到(6.2%)的也占据了一定比例。
养老服务人才的照料任务偏重。其中,一人照料8位及以上老人的受访者占比25.8%,一人照料5-7位老人的受访者占比18.7%,一人照料4位及以下老人的受访者占比共8.4%。
养老服务人才对工资收入的满意程度偏低。34.5%的受访者对工资水平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40.1%的受访者认为工资水平一般,17%的受访者认为工资收入偏低,8.4%的受访者认为工资收入与工作量不匹配。此外,26.7%的受访者表示存在经济困难,65.8%的受访者表示收入水平基本够用,表示经济尚且宽裕的受访者占比较低。
调查显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覆盖率较高。58.1%的受访者表示参加过岗前和在职培训,分别有22.9%和1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参加过在职培训或岗前培训的一种,未参加过培训的受访者占比很低。
所在机构是最主要的培训机构。69.6%的受访者参与过所在机构培训,41.1%的参与过民政部门或其委托机构培训,23.2%的参与过其他社会机构培训,参与过职业院校和医疗卫生部门或其委托机构培训的比例分别为11.5%和11.2%。
医疗和照料技能是从业者最需要的培训内容。“老年病预防与照护”(70.0%)的培训需求最强烈,“基础护理”(64.4%)和“生活照料”(64.2%)的培训需求也比较强,一半左右的受访者对心理慰藉(59.4%)、“康复护理”(55.2%)、“健康管理”(54.5%)和“营养膳食”(49.3%)有培训需求,其他如“保健养生”(36.2%)、“服务礼仪与伦理”(36.2%)、“社会工作”(29.6%)、“经营管理”(24.6%)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培训需求。
调查发现,职业发展是养老服务人才认为的普遍问题。49.4%的受访者认为缺乏职业奖补,42.9%的受访者认为缺乏专业指导,30.6%的受访者认为缺乏职业晋升途径,28.7%的受访者认为缺乏职业规划,还有10.1%的受访者认为职称评审渠道不畅。
对养老服务机构而言,人才不足是最严重的问题。在本次调查的机构样本中,认为“人力资源供应不足”的机构占比高达74.9%;“人员专业化程度低”和“人员流动性强”的机构各占64.2%,“人员缺乏社会认同感”的机构占比56.8%;“人员职业培训不足”、“缺乏职业发展空间”的机构占比分别为46.5%和34.3%。
养老服务人才最期待绩效和收入方面的激励。“健全绩效考核”(56.2%)和“设置年资津贴”(54.0%)两项措施的支持者超过一半,其后依次是“设置等级津贴”(47.1%)、“开展优秀人才评选”(46.4%)、“设置项目分红或岗位分红”(43.6%)、“举办技能竞赛”(34.7%)。
养老服务人才发展的建议反馈结果如下:首先,主张提高工资待遇(71.1%)和加强养老服务行业宣传(62.8%)的受访者占比都超过一半;其次,建立健全职业资格制度(45.5%)、提高权益保障(45.0%)、加强心理疏导(44.8%)这三项措施的支持率也相对较高;最后,增设相关学历教育(34.4%)、建立相关支撑评价体系(31.7%)这两项措施也获得了一定的支持率。
调查显示,养老服务人才的职业选择多出于经济目的。在各种择业动机中,“收入比较稳定”占比22.5%。家庭成员支持养老服务人员从事该行业也主要是经济原因,其中,“收入稳定”(54.6%)是最主要的原因。
#免责声明#
来源: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互联互通社区推荐阅读,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互联互通社区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或做相关处理!
推荐报告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7-23 21:38:56.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7-19 21:39:10.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7-10 23:00:08.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7-09 22:49:38.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7-03 22:44:37.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7-03 21: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