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背景
国土空间规划事关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大局,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有关法规、技术规程对规划公示提出了明确要求。《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划分土地利用区,根据土地使用条件,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并予以公告。”自然资源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中规定“规划成果报批前,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征求社会各方意见。”按照以上规定,我们汇总提炼了《规划》主要内容,精心设计图文版式,形成了我省《规划》征求意见稿。
二、主要内容
《规划》征求意见稿简要概括了规划背景、期限和范围,重点介绍了《规划》的总则、总体战略、空间优化、规划重点、实施保障五个部分主要内容。
(一)总则
一是规划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规划是省级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二是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八大发展战略实施,统筹安排全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全面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提供空间引领和保障。规划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融合发展;陆海统筹,开放发展;数字赋能,创新发展;共建共治,共享发展五条原则。
三是规划范围和期限。规划范围为山东省全部行政辖区,覆盖陆海全域国土空间,总面积20.07万平方千米。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总体战略
一是战略定位。规划提出,到2035年,将山东建成面向东北亚、“一带一路”的双向开放新高地,促进我国南北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城乡融合、宜居宜业的齐鲁美丽家园,形成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二是规划目标。规划确定了打造新时代安全韧性、城乡融合、陆海统筹、区域协调、永续发展的美丽山东总目标。具体包括安全韧性的品质国土、城乡融合的宜居国土、陆海统筹的和谐国土、区域协调的开放国土、永续发展的美丽国土等五项分目标。
三是主体功能分区。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县域为单元,将全省划分为城市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明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对部分乡镇(街道)主体功能进行细化,实施差别化管理。
四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落实全省“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到2035年形成“一群双核,两屏三带,三区九田”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一是以济南、青岛为双核,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二是筑牢鲁中南山地丘陵、鲁东低山丘陵两大生态屏障,保育沿海、沿黄河、沿京杭运河三条生态带。三是建设莱州湾、威海、日照南部三大海洋渔业集中发展区,保护鲁北、鲁西北、鲁西南、汶泗、湖东、沂沭、鲁东南、胶莱、淄潍九大农田集中区。
(三)空间优化
一是保育永续利用的生态空间。构建“两屏三带七廊八心”网络化生态保护格局,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二是构筑高效富美的农业空间。优化“三区九田”农业空间布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优化村庄布局、推进县域城乡统筹。
三是建设强核聚力的城镇空间。对接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构建“双核两圈四区”城镇空间布局,优化城镇规模体系,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空间布局,分级打造高品质生活圈。
四是构建和谐多元的海洋空间。构建“一带、两湾、三区、五岛群”的海洋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岸带,分区分类管控海洋空间。
(四)规划重点
一是双核引领城市群发展。增强济南、青岛双核辐射带动能力,高水平打造济南、青岛都市圈,培育烟威、济枣、临沂、菏泽四个各具特色的现代都市区。
二是集中连片保护万顷良田。以万亩田和千亩田建设为重点,连片保护优质耕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是系统推进生态修复治理。统筹开展12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塑造健康魅力高品质国土空间。
四是塑造齐风鲁韵魅力空间。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魅力齐鲁,采取彰显自然景观特色、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构筑魅力齐鲁景观风貌格局、塑造城乡特色风貌体系等四项举措。
五是建立安全韧性支撑体系。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支撑体系建设,构建综合韧性防灾体系,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五)实施保障
国土空间规划事关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大局,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有关法规、技术规程对规划公示提出了明确要求。《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划分土地利用区,根据土地使用条件,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并予以公告。”自然资源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中规定“规划成果报批前,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征求社会各方意见。”按照以上规定,我们汇总提炼了《规划》主要内容,精心设计图文版式,形成了我省《规划》征求意见稿。
二、主要内容
《规划》征求意见稿简要概括了规划背景、期限和范围,重点介绍了《规划》的总则、总体战略、空间优化、规划重点、实施保障五个部分主要内容。
(一)总则
一是规划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规划是省级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二是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八大发展战略实施,统筹安排全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全面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提供空间引领和保障。规划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融合发展;陆海统筹,开放发展;数字赋能,创新发展;共建共治,共享发展五条原则。
三是规划范围和期限。规划范围为山东省全部行政辖区,覆盖陆海全域国土空间,总面积20.07万平方千米。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总体战略
一是战略定位。规划提出,到2035年,将山东建成面向东北亚、“一带一路”的双向开放新高地,促进我国南北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城乡融合、宜居宜业的齐鲁美丽家园,形成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二是规划目标。规划确定了打造新时代安全韧性、城乡融合、陆海统筹、区域协调、永续发展的美丽山东总目标。具体包括安全韧性的品质国土、城乡融合的宜居国土、陆海统筹的和谐国土、区域协调的开放国土、永续发展的美丽国土等五项分目标。
三是主体功能分区。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县域为单元,将全省划分为城市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明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对部分乡镇(街道)主体功能进行细化,实施差别化管理。
四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落实全省“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到2035年形成“一群双核,两屏三带,三区九田”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一是以济南、青岛为双核,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二是筑牢鲁中南山地丘陵、鲁东低山丘陵两大生态屏障,保育沿海、沿黄河、沿京杭运河三条生态带。三是建设莱州湾、威海、日照南部三大海洋渔业集中发展区,保护鲁北、鲁西北、鲁西南、汶泗、湖东、沂沭、鲁东南、胶莱、淄潍九大农田集中区。
(三)空间优化
一是保育永续利用的生态空间。构建“两屏三带七廊八心”网络化生态保护格局,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二是构筑高效富美的农业空间。优化“三区九田”农业空间布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优化村庄布局、推进县域城乡统筹。
三是建设强核聚力的城镇空间。对接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构建“双核两圈四区”城镇空间布局,优化城镇规模体系,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空间布局,分级打造高品质生活圈。
四是构建和谐多元的海洋空间。构建“一带、两湾、三区、五岛群”的海洋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岸带,分区分类管控海洋空间。
(四)规划重点
一是双核引领城市群发展。增强济南、青岛双核辐射带动能力,高水平打造济南、青岛都市圈,培育烟威、济枣、临沂、菏泽四个各具特色的现代都市区。
二是集中连片保护万顷良田。以万亩田和千亩田建设为重点,连片保护优质耕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是系统推进生态修复治理。统筹开展12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塑造健康魅力高品质国土空间。
四是塑造齐风鲁韵魅力空间。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魅力齐鲁,采取彰显自然景观特色、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构筑魅力齐鲁景观风貌格局、塑造城乡特色风貌体系等四项举措。
五是建立安全韧性支撑体系。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支撑体系建设,构建综合韧性防灾体系,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五)实施保障
一是健全规划实施机制;二是完善法规政策体系;三是提升规划信息化水平;四是实施六项近期行动计划。
推荐阅读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9-16 10:42:59.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9-16 10:35:10.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9-04 21:16:46.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9-01 15:21:58.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8-14 10:52:35.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7-25 13:5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