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社区,专注于IT互联网交流与学习,致力于打造最具价值的IT互联网智库中心。

数字山东标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  

发布时间:2025-09-01 15:21:58.0
为进一步发挥标准化在数字强省建设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建立健全数字山东标准体系,按照《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结合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据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聚焦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坚持标准制定和实施并重,深化数字山东领域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结构合理、科学规范、高效运行的数字山东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数字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到2027年,数字山东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制修订一批解决实际难题、满足发展需求、体现山东特色的标准,打造一批标准应用典型案例,标准化支撑数字强省建设的广度和深度明显拓展。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基础通用标准。把握数字化发展新形势和数字强省建设新要求,研制基础通用标准,明确数字山东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完善总则、参考架构、分类与编码、评估与管理标准,厘清数字山东标准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层级关系和内在联系,统一规范分类、编码和赋码,为标准化工作提供评估及管理依据。

(二)拓展关键技术标准。围绕推动数字技术发展应用,积极探索研制数字领域技术标准,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力打造全国数字技术创新高地。加快研制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数据技术标准,规范数据汇聚、处理、流通、应用、运营、销毁等全生命周期技术要求,提高数据互联互通和融合应用水平。抢抓人工智能新一轮发展机遇,加快研制人工智能技术标准,促进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助力打造全国人工智能示范应用高地。发挥量子产业先发优势,推动更多量子计算前沿研究成果转化为标准,支撑量子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三)健全基础设施标准。坚持统筹集约、适度超前,以标准化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合理布局、运营提质,提高基础设施综合支撑保障能力。

1.存算设施标准。围绕构建全省一体化算力网,健全数据存储、算力设施标准,推动全省存算资源灵活调度、场景适配和高效应用。完善数据中心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标准,规范智算中心、超算中心、边缘计算中心的运营服务和管理。

2.网络设施标准。完善政务网络建设、接入及管理等标准,保障网络稳定运行和信息高效传输。推动光纤及移动通信网络等泛在高速信息网络标准应用,满足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网络需求。

3.智能设施标准。加快推进物联感知设备标准研制,规范智能感知终端部署和管理,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及智慧化升级。完善视频监控设施标准,促进公共视频监控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4.数据流通利用设施标准。研制一体化数智平台建设与运营管理等标准,推动全省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支撑数据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流通利用。落实国家关于可信数据空间的标准文件,促进数据可信管控、资源交互、价值共创。研制数据流通交易平台标准,确保数据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流通交易。

(四)完善数据资源标准。健全数据资源管理机制,强化数据资源供给,优化数据资源配置,提高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1.基础资源标准。聚焦重点行业领域,落实元数据、主数据标准,规范数据的管理、分类、编码、交换。研制公共数据资源目录标准,构建全省统一的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健全基础库、主题库、专题库等数据库标准,研制“一人一档、一企一档”标准,支撑数据充分共享应用。探索推动数据模型标准研制,促进多元数据融合应用。

2.数据治理标准。研制数据业务规划标准,明确数据业务规划要求、规划实施流程。研制数据质量管理标准,提高数据供给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及时性、唯一性、有效性、可靠性。研制数据调查盘点标准,保障数据资源有效识别和精准统计。研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标准,规范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内容、程序、管理与服务。明确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要求,更好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3.开发利用标准。完善数据共享标准,规范政务数据共享流程及技术要求,畅通数据共享交换渠道,推动数据直达基层。研制数据开放标准,明确数据开放的流程与要求,重点推动市场监管、医疗健康、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地理空间等高价值公共数据资源安全合规开放。研制数据授权运营标准,规范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管理和技术要求,提高公共数据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研制数据开发利用能力标准,促进数据有效开发利用。

4.数据主体标准。规范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为主体的基础属性和衍生属性,保护相关主体数据权益。

(五)规范数据流通标准。围绕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强化标准支撑,促进数据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探索研制数据接口、数据服务、数据报告等数据产品标准,引导数据开发和规范数据服务。落实数据确权标准,在部分行业领域探索研制具体场景下的数据产权归属认定标准,加强数据产权保护。探索研制数据资产、数据定价标准,规范数据资产分类、评估方法,支撑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探索研制海洋、医疗健康等行业领域的数据交易标准,规范数据交易活动及流程,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交易,支撑构建多层次数据交易体系。

(六)丰富融合应用标准。坚持应用牵引、场景驱动,加强重点领域标准建设,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协同优化、复用增效、融合创新效应,支撑数字强省建设提档升级。

1.数字政府领域。围绕数字政府建设一体化综合改革,加快研制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政务服务、生态环境保护、政务运行等方面标准,支撑构建统筹集约、高效协同、整体智治、数据赋能的数字政府。推进“互联网+监管”“涉企行政检查一张网”标准建设,完善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领域数字化建设应用标准,提升精准监管、高效治理水平。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健全“爱山东”政务服务标准,丰富“无证明之省”建设系列标准,赋能便民利企场景建设。完善“山东通”协同办公和“齐鲁智脑”应用标准,纵深推进数字机关建设。

2.数字经济领域。以实数融合为主线,着力完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标准,助力构建区域支柱型、特色型数字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促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集成电路、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标准,助力提升数字产业核心竞争力。探索研制数据产业标准,加快培育数据市场多元经营主体。健全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工业互联网、人形机器人等智能制造方面标准,支撑高质量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健全数字种植、智慧养殖等智慧农业方面标准,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健全智慧交通、现代物流、数字金融等方面标准,促进数字服务业整体提质升级。强化海洋渔业、智慧港口、海工装备等方面标准供给,助力打造全国智慧海洋发展示范标杆。强化数字低空产业标准供给,提升空域资源使用及管理效率,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3.数字社会领域。研制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系列标准,完善“城市大脑”建设应用标准,深入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打造智慧宜居韧性城市。研制数字乡村标准,推动乡村产业、文化、治理等方面数字化转型。研制数字公共服务标准,促进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就业、智慧社保、智慧医保、智慧文旅、智慧出行、智慧体育、智慧养老、智慧救助等服务高质量发展。

(七)落实安全保障标准。落实国家在基础设施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要求,规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升数据安全合规开发利用水平,全方位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切实保障网络安全、数据安全。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标准制定管理。严格落实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要求,严把立项关、报批关,切实提高标准规范制定质量。按照“谁组织起草,谁负责审查”的原则,严格开展地方标准公平竞争审查。从严执行标准制定周期,新立项的标准规范制定周期控制在12个月以内,无特殊原因不得延期。

(二)加强标准实施评估。完善数字山东标准评估评价方法,制定《数字山东标准评估验证规范》。组织开展数字山东标准实施评估专项行动,三年内实现存量地方标准评估全覆盖。强化标准实施与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协调联动,将标准采用情况纳入项目立项审核和验收重要内容,切实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标准化水平。

(三)加强标准宣传贯彻。通过专题讲座、业务培训、案例分享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数字山东标准宣传贯彻工作。完善数字山东标准信息平台,动态更新数字山东标准库,优化数字山东标准查阅服务。注重标准应用场景打造,每年打造一批数字山东标准应用典型案例,加强案例宣传推介,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应用的标准化成果推广模式。

(四)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强化山东省大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加强经费保障,培育标准化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持续提高数字山东标准化工作管理服务水平。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联动,推行“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的标准联合研制模式。鼓励支持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参与制定数字化领域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自主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加强标准化成果在职称评定中的运用。加强与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对接,积极推动将山东省地方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