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社区,专注于IT互联网交流与学习,致力于打造最具价值的IT互联网智库中心。

关于CIM基础平台建设的四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11-07 11:20:08.0
1、基于现状的CIM建设两个趋势与切入点

当前,面向城市规建管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实践的CIM 基础平台建设趋势,主要有两个趋势:

一是认为个体构筑物 BIM 的集合就是城市尺度的CIM。基于此趋势,GIS 与 BIM 技术的融合技术将持续发展,未来BIM 融入 GIS 的技术能力与更新机制将不断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智能审批的效率持续提升,以此来不断推动基于 GIS 的 CIM平台动态搭建。

二是认为城市感知体系可以赋能已有建成区。基于此趋势,基于单体化各种倾斜摄影或扫描的模型,结合 5G、物联网、感知体系等新技术建设,建立起基于几何实体化对象的感知应用系统,聚焦对设施安全、城市运行、产业创新等方面的信息采集及综合应用,并提供实时信息共享服务,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决策提供实时性支撑。

这两种趋势在搭建城市信息模型方面的内在逻辑是不一样的。通过个体 BIM 汇聚建设的方式,偏向强调几何精准建模,可应用于工程建设本身的管理;通过搭建城市感知体系建设的方式,偏向聚焦扫描或拍照城市对象的语义化,可应用于城市治理运营。

2、CIM是支撑数字孪生城市的时空操作系统——三个中台是关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中对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CIM)的定义是:它是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技术为基础,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现状未来多维多尺度空间数据和物联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基于此,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的概念得以提出:它是管理和表达城市立体空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等三维数字模型,支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工作的基础性操作平台,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信息基础设施。因此,我们认为: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至少是服务于城市规建管的时空信息基础设施,是支撑数字孪生城市的时空操作系统。

基于时空操作系统的定位,CIM 基础平台首先实现城市空间的数字化,体现为现实世界之中的实体人、事、物信息通过城市感知层敏捷获取,并转化为时空数据,借助不同的部门或行业流线,如规划、文化、金融等,在数据中台之中汇聚并不断根据业务需求进行重组。

其次不管是物质实体要素,还是社会经济环境要素,都依据知识体系,形成了模型,如 BIM、或交通模型、或环境模型等,模型围绕应用而不断地迭代升级,形成自适应的模型中台。

最后不管数据,或者模型,来自亮见数字城市整理,都提供了基础性或综合性信息,在空间场所之中将各种条线交织起来,形成多领域交织的城市网格地块,能为城市提供描述、诊断、预测、决策、交换等共性服务,建立起服务中台。

三个中台中的数据、模型、服务模块不断流转,构成了平台的核心功能,支撑各种创新应用,覆盖宏观与微观,桥接微观的感知与宏观的决策。



空间数字化建设逻辑

3、CIM顶层设计与多个体系


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内容包括顶层设计、一套标准、一个平台以及多个 CIM+应用

一套标准关注于数据管理标准体系,可参考行业、国家、国际标准,根据城市场景的实际情况,为数字空间现实化以及现实空间数字化制定准绳。一个平台原则上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用户层,实现对城市生长全过程的记录、管控与治理。CIM+ 的应用本质上依赖于空间单元的界定,既有基于各种规建管等业务的非匀质空间单元,也有基于地理网格的匀质空间单元。数据、模型、业务都在空间单元内进行汇聚,共同形成共性的数据归集与管理、共性的模型支撑、共性的业务服务,以中台的方式支撑千变万化的CIM+ 应用。



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服务能力包括 CIM 基础平台与 CIM+ 平台的扩展应用:CIM基础平台服务于城市体检、智能建造、智慧市政、城市安全;CIM+ 将服务于更为广泛的领域,如人口管理、政务服务、智慧医疗、智慧商业、智慧文旅、智慧交通、环境保护、疫情防控等。这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优先推进 CIM 基础平台在城市建设管理领域的示范应用。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推进 CIM 基础平台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的交互融通,支撑工程建设项目 BIM 报建及计算机辅助审批,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二是积极拓展 CIM 基础平台在其他行业领域的智慧应用。将 CIM 基础平台作为城市基础性、开放性的信息平台,推动城市各行业、各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逐步深化 CIM 基础平台在其他各行业领域的应用。

因此,基于空间场所的规建管场景,融通各部门的条线,推动跨行业的协同,这是CIM 基础平台建设的基础目标。

4、CIM建设落地,需要重视4个方面

已经开展的 CIM 建设试点,一般都强调四个关键任务:高起点开展顶层设计、做实做强 CIM 基础平台数据底板、全周期一体化设计建设 CIM 平台、重视强化 CIM 平台场景落地实践。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是实验性探索工程,基于各个城市特点,进行顶层设计尤为重要。来自亮见数字城市整理,例如,雄安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城市建设,而以工程项目审批为切入点,这在于雄安的工程建设是目前阶段的重点,也可借此来开展 BIM 数据的大规模汇聚。苏州提出了 1+10 的模式,即苏州市与其 10 个板块之间建立总分互动的机制,符合苏州的经济发展模式。深圳搭建了全市精细化的模型,基于此强化探索开放灵活的城市设计管理模式,即数字云坊,这与其精细化的城市更新需求是匹配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