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形机器人,需要突出三个维度:一是技术参数的国际对标(比如扭矩密度、能耗比),二是商业化进展(订单/产线实测数据),三是产业链自主程度。
1. 宇树科技
比较极致地定义了性能。技术方面,自研M107关节电机,扭矩密度180Nm/kg(波士顿动力Atlas仅130Nm/kg),成本降低近60%;动态控制方面,可谓全球第一,双足机器人H1跑速3.3m/s(打破MIT纪录),跳跃高度1.5米。商业化速度方面,已出口几十个国家,2025年推出的消费级人形机器人售价也极具竞争力。为什么有望代表未来?答案包括用消费电子逻辑重构了机器人成本,成功实践了将实验室技术快速转化为大众产品。
2. 智元机器人
AI与能源革命相结合。技术方面,PowerFlow关节,仿生肌腱驱动,能耗比传统电机低很多(搬运作业续航显著提升);“脑机”协同架构,Isaac Gym强化学习+具身大模型,新任务学习速度提升多倍。场景落地方面,已经比亚迪工厂实测,车身质检效率超人工几倍,故障漏检率大幅度减低;在医疗康复领域,与医院合作了外骨骼助行系统等。为什么有望代表未来?答案包括率先解决“高能耗”痛点,打开工业场景全天候作业可能。
3. 优必选
量产能力有突破。技术方面,比如刚柔耦合驱动器抓取鸡蛋不破的同时可举起重物;多模态感知系统,视觉-力觉-声音融合决策准确率已很高。量产方面,Walker X生产线自动化率很高,年产能已有突破;汽车工厂应用,替代一定比例的总装线人工,投资回收期不长。为什么有望代表未来?答案包括证明了人形机器人规模经济可行性,定义制造业人力替代模型等。
4. 达闼
开创了云端智能范式。技术方面,云脑架构XR4,算力800TOPS(特斯拉Dojo芯片的1.6倍),可支持百万机器人并发;RobotGPT 3.0,跨场景任务泛化能力(从餐厅服务到病房护理无缝切换)强。商业生态方面,全球最大机器人云平台,接入设备10万台以上,服务对象包括京东、协和医院等;零售场景市占率第一。为什么有望代表未来?答案包括用“云-网-端”架构突破本体算力限制,实现群体智能跃迁等。
5. 小米
可谓是C端生态整合王者。技术方面,情绪引擎Mi-Sense,通过微表情/语音识别用户情绪,响应延迟越来越小;米家生态链控制,可联动多智能设备执行复合指令。用户场景方面,家庭陪护版,比如独居老人跌倒识别准确率已很高,自动呼叫响应时间已很短;预售情况不错。为什么也有望代表未来?答案包括打通人形机器人与智能家居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创造的真实消费需求等。
来源:德本咨询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7-25 14:19:09.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7-16 14:01:05.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7-16 11:23:24.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7-10 10:24:48.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7-10 09:50:49.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6-28 17:43: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