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社区,专注于IT互联网交流与学习,致力于打造最具价值的IT互联网智库中心。

长沙市“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设计指南(试行)  

发布时间:2024-02-28 15:28:54.0
平时用得着、急时用得上,作为党中央部署的“三大工程”之一,“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发展与安全、提高城市韧性的重大举措。“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怎么建,按什么标准建?近日,长沙市住建局发布《长沙市“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设计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并举行宣贯会。据悉,《指南》不仅能科学指导长沙首批“平急两用”试点项目规划建设,也将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平急两用”7天内可实现转换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其中,“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旨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补齐应急资源、应急物资转运能力不足等短板,降低新发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事件对中心城区的潜在影响,提高超大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安全韧性。

去年11月,长沙市政府办公厅出台《长沙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同时由市住建局组织,省建筑设计院编制了《指南》,用于指导长沙“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全市应急响应和应急保障能力。

什么是“平急两用”?记者了解到,“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是集应急隔离、医疗、人员安置、物资保障于一体的应急保障设施。在满足平时使用功能前提下,出现紧急情况时,对建筑布局、机电设备、结构构件等主体部分不做较大变动,仅对局部空间、人员流线、设备运行方式、管控措施等方面做适当调整、补充和改造,即可满足应急功能要求,在7天内实现平急转换。

《指南》明确,“平急两用”功能主要指“平疫两用”“平假两用”“平灾两用”,以“平疫两用”为主,兼顾其他。《指南》所指的“公共基础设施”,主要为具备“平急两用”转换条件的会展、体育建筑等大型场馆及酒店、组团式民宿、文旅综合体、物流储配基地、医疗服务点等。其他建筑类型可根据自身特点参照执行。

分为三类应急情况和两级标准

近日举行的《指南》宣贯会上,省建筑设计院专家从政策背景、应急情况分类、规划选址和总平面、电气、给排水等方面进行了解读。据介绍,“平急两用”物流储配基地,“平时”应满足城市生活物资中转分拨需求,“急时”可在规定时限内,快速改造为应急物资和生活物资中转调运站、接驳点或分拨场地。应急转换应遵循“安全至上”的原则,保证公共基础设施在“平急两用”状态下的生物、环境、消防、建筑结构及设施设备运行安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应急使用完成后,应能恢复原有使用功能。

根据《指南》,应急情况分为疫情应急、假期应急、突发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应急三类。根据应急情况的分类及特点,平急转换设计分为“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其中一级标准以应对疫情应急为目标,主要适用于“平疫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应急转换设计;二级标准以应对假期、突发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等为目标。

在规划选址与总平面设计方面,“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应选择远离城市人群密集区;周边场地应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有开阔的室外场地,应确保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备。在医疗工艺方面,一级标准的“平急两用”公共医疗设施应按“三区两通道”原则设计,划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区相互无交叉;两通道包括医护人员及清洁物资通道、患者及污物通道,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市住建局相关责任人表示,将全力抓好《指南》落地实施,结合项目应用与长沙城市自身特点和需求,对“平急两用”技术体系持续完善,形成“标准指导项目实施,项目推动标准提升”的良性循环,为提升长沙整体应急隔离保障能力,提高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安全韧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贡献。


附件:长沙市“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设计指南(试行).pdf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