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信通院于2024年5月和8月已开展首批的代码大模型和智能编码工具评估,目前评估仍在持续开展中代码大模型在底层模型数量、模型规格、训练数据、上下文长度、安全防护、国产化适配之间存在较大区别智能编码工具在RAG能力、Workspace、上下文理解能力存在区别。
#免责声明#
来源: 腾讯云,互联互通社区推荐阅读,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互联互通社区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或做相关处理!
推荐报告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8-16 21:18:02.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8-16 21:15:32.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8-15 11:01:25.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8-15 10:59:14.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8-15 10:57:22.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5-08-15 10:5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