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从产品形态上看,短期内多种类型数字虚拟人共存,建模、渲染、驱动等技术环节相对同质化。目前数字虚拟人主要分为功能服务型数字人,即数字员工,以及身份型数字人两种。在每种类型中,建模、动捕、驱动和渲染这些技术已经相对同质化和流水线化,产业链分工愈趋明确,说明产业和技术已经到达第一个成熟期。
第二,从核心价值上看,艺术性、IP和运营能力是身份型数字人核心,功能服务型数字人本质是借助AI实现人的增强和辅助。功能服务型数字人的重点在于AI技术突破。AI技术驱动多模态输入感知、多模态交互能力不断完善,ASR、NLP、TTS、STA、情感计算也是技术突破的重点方向。
第三,从技术融合维度看,数字人技术与SLAM、体积视频等技术将实现深度融合,云端渲染是重要关注点。数字人作为3D呈现的一种方式,与其他3D技术如SLAM、体积视频融合,会对渲染能力提出较高需求。因此,未来的技术方向是云端渲染推流到终端,或者是通过端云协同,云端和终端分别渲染场景和数字人。
第四,目前数字人展示平台主要以传统显示设备为主,PC、手机、大屏是主流显示硬件。未来数字人和3D数字内容的结合,对于裸眼3D、VR、AR等硬件的普及具有推动作用,沉浸式设备在特定领域将成为最优解。
第五,从行业应用上看,数字人建立了AI与人的连接,成为一个新型交互入口。当数字人向数智人发展,在不改变业务逻辑的情况下,目前使用文字、语音交互的场景都可以用AI数智人进行协同和辅助,从而向用户提供更好的陪伴。未来数智人可以与更多的行业场景进行深度结合,产生千行千面的数字员工,成为提供行业服务的必选项。
第六,从C端应用上看,平台工具会推动应用门槛和制作成本下降,UGC数字人和新商业模式将加速出现。伴随AI视频驱动技术的发展,易操作的数字人生产、服务平台陆续出现,未来普通用户也可以用低成本制作数字人,UGC模式将会普及。
第七,数字人推动AI技术从后台走向前端,打通感知-决策-表达闭环。过去,AI技术更多是底层技术引用,在后台的数据处理领域,比如算法推荐、图像处理上发挥效用。现在,数字人集合了多种AI技术,通过ASR-NLP-TTS等AI技术建立感知-决策-表达闭环,使得AI技术从单纯的数据处理,走向前端,被用户深刻感知。
第八,在产业聚集上,数字人研发需要艺术和技术双重人才,北京、深圳、杭州、成都将成为数字人产业的重要聚居地。其中,北京市文化、科技产业优势突出,也是全国首个发布数字人发展支持政策的城市,有望成为产业发展新高地。
第九,从挑战上看,目前数字人权益保护仍处在探索期。数字人著作权、商标权、真人形象授权、真人声音授权等知识产权管理等问题较为突出。只有依靠产业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数字人产业实现可用、可靠、可知、可控。
第十,从行业趋势看,离线-在线-在场是数字人发展的必然路径。从关注动画、渲染的身份型数字人,到融合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交互能力的服务型数字人,从在线服务到在场体验,数字人将进入大规模应用期,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消费市场和企业服务创造更大价值。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4-05-12 16:32:57.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4-03-08 13:25:59.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3-11-29 22:17:56.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3-10-28 10:35:58.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3-07-06 10:26:29.0
-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阅...上传时间:2023-06-28 10:57:57.0